教育

AQA后疫情时代的教育重塑

作者:admin 2020-09-09 我要评论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史根东 | 时间: 2020-09-05 | 责编: 曾瑞鑫 后疫情时代的教育重塑 Reshaping for Education in the Post-Epidemic Era 史根东 要点...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史根东 | 时间: 2020-09-05 | 责编: 曾瑞鑫

 

后疫情时代的教育重塑

Reshaping for Education in the Post-Epidemic Era

史根东

要点: 

后疫情时代将是一个持续时间长久又充满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历史阶段。后疫情时代下的新常态主要有,人和自然的关系将越加具有脆弱性、敏感性、突变性;建立与完善需要长期应对疫情的主动适应机制与警示保护系统;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核心主导理念的工业、农业、商业、科学技术与文化。后疫情时代的教育重塑,是各国政府与教育系统面临的严峻挑战。面向后疫情时代实现教育重塑的关键环节是,第一,重塑学习方式;第二,重塑学习内容;第三,重塑育人目标。以弘扬伟大抗“疫”强国精神为重点,开展全民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教育实属迫在眉睫。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 重塑学习方式 重塑学习内容 重塑育人目标

综合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结论,后疫情时代将是一个充满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历史阶段。面对后疫情时代进行教育重塑,是各国政府与教育系统面临的严峻挑战。正如世界经济论坛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指出的:“如果我们想有更好的结果,世界就必须迅速共同采取行动 ,从教育事业、社会契约到工作条件重塑我们社会和经济的方方面面”。(克劳斯.施瓦布《我们需要资本主义2.0》载德国《商报》网站2020年6月4日 摘自《参考消息》2020年6月8日)本文仅就如何认识后疫情时代及如何面对其需要推进教育重塑,谈一些粗浅认识。

1.后疫情时代及其新常态

据世界卫生组织记录,在过去80年发生的20多次跨国界重大疫情中,8次发生在最近十年,包括2012年的中东呼吸综合症、2014年的埃博拉、2016年的H7N7、2017年的疟疾和2019-2020年的新冠疫情等。显而易见,此类全球性重大疫情已由原来70年中每5.8年发生一次,迅速演变到近10年中每1.2年发生一次。这是人类面临的严酷现实。循此趋势,未来10年及更长时间内,重大疫情年发生率只会越加甚于每1.2年一次,即密集度持续加大。这是我们面临的越加严酷的现实。

究其原因,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近十余年疫情频发的一个重要诱因是全球气候变暖。1906年到2005年这100年的时间,全球地表的平均温度升高了0.74摄氏度。根据美国戈达德太空研究所的数据,2019年的全球平均气温比80年前的1939年上升了1摄氏度。数据显示,最近这一百年是过去一千年中最暖的,而最近的十年是过去一百年中最热的。2019年2月7日,联合国发布消息,2月6日中午在南极北部的观测站测量南极的气温为18.3度,这是南极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气温。对此,已多有专家做出研判。英国学者劳丽.加雷特警告说:“在人类互相交战,争夺越加拥挤的地盘和稀有的资源之际,优势将转向微生物一边。它们是我们的天敌。如果作为智人的我们不去学习如何在一个不给微生物提供多少机会的理性的地球村落中生活,那么它们将获得胜利。”(劳丽.加雷特:《即将到来的瘟疫》1994年 引自《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冠状病毒是全球科学政策最大失败》,载英国《卫报》2020年4月9日,转自《参考消息》2020年4月11日)      

对于后疫情时代全球不可持续发展问题之普遍性、深刻性与严重性,联合国在近期发布的最新报告中给予了明确剖析,足以引起人们的警觉。2020年5月19日,联合国秘书长发布《202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报告》(UN Secretary-General Releases 2020 SDG Progress Report)。报告利用2020年4月之前SDG指标框架所包含的最新可用数据,列举了COVID-19疫情对SDG进展的影响。比如,关于“目标1:消除世界各地各种形式的贫困”,其影响是:“COVID-19疫情导致数千万人重新陷入极端贫困。尽管疫情期间着重强调需要加强社会保护和应急准备与响应,但这些措施不足以保护最需要保护的穷人和弱势群体“。关于“目标2: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和改善营养,促进可持续农业”,其影响是: “受COVID-19疫情的硬性影响,约有3.7亿小学生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免费学校餐。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加强粮食生产和分配,以减轻和尽量减少受疫情的影响”。关于“目标3:确保所有年龄段所有人的健康生活并促进福祉”,其影响是:“COVID-19疫情正在破坏全球卫生系统,并威胁到已经取得的健康成果。大多数国家,特别是贫穷国家,没有足够的卫生设施、医疗用品和医护人员来应对激增的需求。各国需要综合的卫生战略并增加卫生系统支出,以满足紧急需要和保护卫生工作者,同时需要全球协调努力来支持有需要的国家”。关于“目标4:确保包容性和公平的素质教育,并为所有人提供终身学习机会”,其影响是:“关闭学校以阻止COVID-19疫情扩散,这对儿童和青年的学习成绩以及社会和行为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影响了全球90%以上的学生人口。即使向许多学生提供了远程学习,但生活在偏远地区、赤贫、脆弱国家和难民营等弱势环境中的儿童和青年却没有同样的机会。数字鸿沟将扩大现有的教育平等差距”等。

囿于上述系列不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长久存在与演进,后疫情时代自然、社会、经济与人文领域已经、正在与将要发生较大幅度的异动、演进与变革,即形成前所未有的新常态:

——在后疫情时代,人和自然的关系将越加具有脆弱性、敏感性、突变性。:诸如城乡环境被污染而滋生病毒,危害人类健康;北极冰山加快融化过程,致使被万年冰封的多种细菌与病毒得以复活与获得释放;已经被人类战胜与灭绝的疫情死灰复燃,造成新一波疫情蔓延等,都值得加以百般警惕与防控。

——在后疫情时代,建立应对以上发展态势的主动适应机制与警示保护系统,应当也必须成为后疫情时代社会生活的新常态,主要包括:建成人同自然(含山水林田草禽畜虫兽菌)与疫情等生态要素相互共存共生的和谐关系,进而建立常年社会卫生保健抗疫医疗系统及全民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共同体。

——在后疫情时代,在建立有效运作机制与工作系统以把握与控制好各生态要素均衡关系前提下,稳健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核心主导理念的工业、农业、商业、科学技术与文化,越加成为后疫情时代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在后疫情时代,受到以上社会卫生保健抗疫医疗系统及全民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共同体的有效保障,以及可持续发展国民经济体系的强力支撑,青少年和全体国民越加树立敬畏自然、爱护环境、节约资源、防控病毒、遏制全球变暖、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越加形成注重卫生、文明交往、保持社交距离、遵守良好行为习惯,以及体魄健壮、心态愉悦、举止高雅等高尚品质与精神面貌,应该也必然越加成为后疫情时代人文精神与文明社会走向的新常态。

后疫情时代正在到来,与之俱来的系列新常态正在随时显现在人们眼前。面对这样的新常态,推进教育重塑势在必行,其关键环节是重塑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与育人目标。

二、后疫情时代的教育重塑

1.重塑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怎样学习?

重塑学习方式是基于学习者内在发展需要或囿于外界环境变化而变革与更新学习形式及手段的过程。适应正在到来的后疫情时代的环境变化,重塑学习方式更是一个关乎教育自身存续下去的紧迫性问题,因而是一个自然启动的全球性同步推进过程,已经积累了广泛的经验。

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20年3月的课题组报告,全球众多国家采用在线教育方式推动学习重塑进程。以部署在线教育课程为例,法国在31个大学区开展在线教学集中化、中心化、统一化管理,做到三个统一(统一平台、统一教学资源、统一注册入口),实现每一个学生在线教育的全员覆盖,其经验受到广泛好评。另外,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采用定期向学生与家长发布关于病毒信息与开展专题培训的方式;英国、意大利等国还注重对教师和校长进行远程教育培训,普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积极效果。

与此同时,学校停摆与居家学习方式也面临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对学校教育成效产生历史性干扰与破坏。首先,隔断了师-生与生-生面对面合作学习、在团队环境中实现师生共同进步的育人进程。本来,学校的价值在于提供学习者共同接触、思维碰撞、情感同化、认识趋同、催生道德进步与创新思想的成长空间。失去了这样的空间,就弱化了、缺失了少年儿童优质学习与健康发展的必备外部因素。其次,不少中小学生频生心理疾患并伤及身体健康。据美国《教育周刊》2020年4月调查表明,疫情与居家学习对相当数量教师与学生心理产生负面冲击,压抑师生情绪。76%学生和66%教师因技术障碍而沮丧、因课业负担而压抑、因长期在家学习而孤独与情绪低落,学习效果普遍不尽如人意。又次,由于学校停摆导致不少家长离开工作岗位去照顾孩子与家庭,直接伤及企业与经济效益。据OECD一项调查显示,每停课4周,英国GDP减少3%,美国GDP减少0.24%。再次、数字技术教学素养准备不足拖了线上学习的后腿。该项调查表明,约1/4校长认为,教师数字技术素养短缺严重阻碍学习; 53%教师不会指导学生使用ICT完成作业。中国教科院上述调查得出的结果是,不少学生因家庭经济条件不能按时与优质接受线上信息,他们的学习机会受到很大限制,相当数量学生线上学习效果较差。 (引自《国际观察:后疫情时代,教育该怎么办?》,载《中国教育智库网》,2020年7月10日)。

尽管面对困难,我国正规教育系统在前一阶段已经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主要包括,以教育部和地区教育行政-教研部门为主导,以学校为单位,利用互联网、电视等多种远程教育途径,注重指导学生开展居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家长指导学习与创新学习,采用线上测试等方式评价指导提高学习质量。实践表明,各地在组织指导居家在线教学与学习产生了多方面的实际效果,诸如不间断地延续了学生原来的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训练与习惯养成,促进了家长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重要责任者、指导者与管理者作用,部分有潜力和良好家庭条件的学生利用网络、大数据等进行合作学习与创新学习,取得具有社会效益的科技创新学习成果,有力度地助推了学生可持续成长与发展。

面对疫情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可能对教育和学习领域带来的消极影响,教育行政部门与各级各类学校有必要及时做出风险预判,并调查与总结阶段性成功经验,全面研究制定线下教育和线上教育同步建设与同步发展完整体系;尤其要注重强化落后地区尤其农村地区线上教育的“新基建”尤其是“扶贫攻坚”工程建设。

在当前抗击疫情形势下,重塑学习方式、实行居家学习与开发线上教学是一个已然性的问题,即在别无选择情况下已形成共识与采取行动。在具备和不断完善“新基建”(含基础设施等“硬基建”和人员技术水平与培训等“软基建”)条件下,越加走向新常态的居家学习、线上与线下教育虽然多有经验积累,其仍然面临的严峻挑战是,如何在指导学习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上实现理念、设计、方式、评估、技术等多维度的崭新突破。正是在这里,存在着育人视野、育人效果的高下之别。

2. 重塑学习内容:用什么新内容教给学生?

重塑学习内容在原有学习内容中赋予新的内涵与成份的过程。同重塑学习方式相比,这是一个未然性问题。本来,一台电脑、一个iPad、一部手机,就可以上课了,就可以完成课表了。事情显然不是那样简单。面对带有极大不确定性疫情的长久侵扰,教育者理应通过必要的知识讲授与思想引导以开启心智与培育觉悟,并通过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课程设计并实施,达到提高学习能力、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与付诸实际行动的效果。

由此可见,面向后疫情时代的学习重塑,既应解决完善基建设施一类的硬件和载体问题,更应注重解决更新知识、培育能力与践行正确价值观一类的软件与内容问题,即应同时解决学习方式与学习内容重塑问题。需要强调的是,适应现实与未来的需要,在继续讲授原有教学内容基础上,大力充实、强化以病毒、抗击疫情、健康生活方式、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等为核心词的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领域的崭新学习内容,即加快实现体现时代精神的学习内容重塑,是教育系统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令人遗憾的是,有关是否应该同步重塑学习内容、应该重塑怎样的学习内容,教育界尚未普遍加以重视,或者尚未在讨论中达成共识,也未能采取广泛的行动。

在这方面,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部分实验学校的经验可能具有一定借鉴价值。自2020年5月以来,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全国工作委员会、世界遗产青年少年教育中心、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联合组织实施了面向全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实验学校的“抗击疫情—守护校园”专题实践研究经验的调查与案例收集活动。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的500余名教师、2560余名学生及其组成的400余个学生社团中,涌现出了以研究编制校园抗疫、教室抗疫、操场抗疫、图书馆抗疫与居家抗疫为主题的系列设计文本或手册等琳琅满目的可喜成果。在实验学校教师与家长指导下,一大批少年儿童受到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启示,热情而主动研制出了诸如智能测温仪、图书馆自动查询卡、校园臭氧动态消毒柜、智能型与爱心型口罩、课堂防疫测试仪、防疫手表 、安全杀菌机、创新笔盒消毒器、万能防疫小背心、太阳能AI洗手液瓶、智能黑板机器人、智能无接触收作业车等数十个抗疫主题科技创意作品设计方案,真是难能可贵。同时,师生们还创造性地推出了编制手册、诗歌写作、诗朗诵、舞台剧、课本剧、自编歌曲、云合唱、云学习小组、立体绘本、手抄报、思维导图、视频访谈、群体课程、卡通画、视频制作、校园宣传片、科技创新节云活动编导设计等琳琅满目的展示与传播形式,显示出了令人振奋的蓬勃朝气与创新活力。

以“云”学习小组为例,学生通过线上学习方式,分小组展开专题研究,包括“良好的洗手习惯可以防控病毒”、 “保持良好生活方式” 、“消毒水对环境的影响”、“校园抗疫解决方案设计” 、“ 5G网络等新基础设施建设”, “携手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然后,他们用手抄报、绘画、辩论、视频形式,在校园和社区进行广泛传播。

实践给人们的启示是,能否实现教学与学习内容重塑,关键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教育者是否具有时代意识、全球视野、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以及是否具备将全球教育发展趋势、国家教育战略和自身育人实践相互对接并做出创新设计及付诸常态工作的专业能力。在这方面,先行开展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一批实验学校成功经验的确值得借鉴。

为应对未来十年国家与全球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首先,十分需要各级政府在继续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目标过程中,注重实施UN《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有关教育的部署。要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为主渠道,结合抗击疫情有关内容,将该议程中可持续发展目标3、目标6、目标9与目标11作为突出重点,以分别致力于实现“解决疾病传染、形成良好健康生活方式与福祉、”“提高卫生水平、”“形成建造有抵御灾害能力的基础设施”以及“能在灾害处境中具备抵御能力”等紧迫性效果。

其次,十分需要整个国民教育系统与终身学习体系在全面落实国家教育现代化有关具体目标的同时,注重参照UNESCO-2019报告《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2020-2030 )的相关倡议,尤其注意强化补充与明确以下紧迫性目标:提高广大公民的抗疫知识水平、免疫力水平、抗病毒水平、身体健康水平,养成可持续生存本领和可持续生活方式,完善家庭与社区公共卫生体系,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与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保障全体公民都能实现终生可持续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又次,十分需要每一位学习者通过线上线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实践创新活动,自觉增强个人基础健康体能,提高免疫能力与抗病毒能力,养成个人良好卫生保健习惯,培养可持续生存本领和可持续生活方式,保障自身和人类社会每一个成员都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健康素质,以及越加全面的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素养。惟有人人觉悟起来、行动起来,才能保彰所有学习者在疫情与后疫情时代可持续的成长起来,全民学习的目标才可能最终实现。

随着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之崭新学习内容充实其中,居家学习、线上与线下教育即可被赋予高端的时代精神、高远的全球视野与高尚的人文品位,效果和前景值得期待。

3.重塑育人目标:培养具备何种素养的人?

重塑育人目标指向的是在培养青少年核心素养过程中,重点关注当今时代发展要求他们具备的崭新价值观与关键素养,以加快塑造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型国民的精神风貌。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穆罕默德.巴拉迪认为,“价值观的重新调整是人类进步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特征”,调整的方向是,培养诸如人类尊严、尊重、奉献、平等、包容、多元和团结的价值观,进而建立基于如上原则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就是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核心涵义。

无论是总结与表彰一批中小学生参与抗疫校园创新实践活动中的部分优秀成果,还是回顾与检阅中国人民在前6个月抗击疫情战场上的全部英雄壮举,都能够使我们汲取到一种新时代价值观的强大力量,并且正在凝聚成一种值得继续弘扬的新的民族精神:伟大的抗“疫”强国精神。概括起来,这一伟大抗“疫”强国精神包括五个层面的涵义:

第一、走向生态文明的国家理想。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追求绿色发展繁荣,追求热爱自然情怀,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想目标,更是全国人民付出千难万险与流汗流血代价而希望得到的回报。 继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加坚定树立走向生态文明的全民理想, 美丽中国的愿景就一定会早日实现。

第二、万众一心与同舟共济的全民信念。在党中央与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统一部署下,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全球华人同舟共济,凝聚成了一股战胜疫情与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强大力量。这一中华民族光荣传统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定是我们应对任何挑战而胜券在握的法宝。

第三、崇尚健康、绿色、尊重、和谐的人文素养。自觉转变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养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和谐健康的生活风尚与高尚人文素养,是广大人民群众从防范与抗击病毒与疫情中悟出的深刻经验与教训。记取这一经验教训,强化培养人文素养,不仅关系到每个人可持续地健康生活,可持续地享有幸福人生,也更加关系到可持续地实现伟大祖国的万年太平盛世。

第四、居安思危与共克时艰的集体担当。疫情突然来袭给我们的警示是,如同全球变缓不断带给世人越来越多极端天气与重大自然灾害一样,多种病毒与传染病大规模流行,将会“转成慢性的,像流感一样长期在人间存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语)。对此以及其它随时可能再次袭来的灾害与不测,我们有必要树立忧患意识,常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做好多方应对准备,发扬集体担当、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精神,坚定不移地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

第五、心系人类共同命运的全球意识。中国政府一直与世界卫生组织保持密切沟通,不但在疫情出现的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分享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序列,而且组织中方专家与国际专家深入开展交流,并大力支持援助其他国家,有效地参与阻击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的态势。这是中国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做出的新贡献。树立心系人类共同命运的全球意识,以抗击疫情与继续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契机开展更广泛的国际合作,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一种国际担当。

显然,在原有青少年核心素养和国民素质的涵义中,虽然包含涉及上述五方面内容的部分元素,但远未形成植根于抗疫人民战争大地上的更为全面、鲜明的系统性概念构架。面对正在到来的后疫情时代的严峻挑战,深度重塑和整体培育全体人民的崭新价值观和国民精神,乃是新时期教育现代化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和紧迫任务。   

人间正道是沧桑。可以预言,通过实现教育重塑,广大青少年和全体公民一定会越加坚定确信和自觉践行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这一人间正道。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经过抗击疫情磅礴战场的洗礼,在伟大的抗“疫”强国精神鼓舞与激励下,社会主义中国一定会越来越稳健地走在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上,高歌猛进地步入生态文明美好境界,实现美丽中国的绚烂梦想。

(作者: 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全国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出国留学前,搞定这7件事就够了!

    出国留学前,搞定这7件事就够了!

  • 出国留学前,搞定这7件事就够了!

    出国留学前,搞定这7件事就够了!

  • 未来学生核心素养如何培养?2021未来课

    未来学生核心素养如何培养?2021未来课

  • 未来学生核心素养如何培养?2021未来课

    未来学生核心素养如何培养?2021未来课